(东博社记者/李红婷)中国和东盟国家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产品贸易中有着极强的互补性。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跨境电商等贸易新形式为双方农业发展赋予了新可能,让双方农产品贸易进入了线上线下齐发展的“E时代”。同时,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提高,双方农产品贸易往来不断深化,丰硕的成果正让中国—东盟农业贸易合作成为亚太地区的一大典型。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蒸蒸日上
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商品中,农产品是重要组成部分,东盟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地,一直以来,双方也都深耕于此。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上汽运多多中国—东盟跨境物流基地启用(图源:凭祥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年11月,中国—东盟第五次领导人会议在文莱举行,中国与东盟明确了包括农业在内的新世纪初主要合作领域,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确立了下来。年10月,中国和泰国间的种果蔬开始实行零关税,被称为“用农产品轻轻推开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扇大门”,两国市场上相互进口的水果均开始陆续降价,消费者首先从农产品市场中实实在在体验到了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好。紧接着,中国和东盟又在年1月实施了“早期收获计划”,根据该计划,双边多种农产品开始取消贸易壁垒,逐渐降低关税,区域内开始了更为紧密的农业贸易合作阶段。
经年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之树茁壮成长,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首次超过美国跃居第一位,双方互为彼此农产品贸易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更是加快了自东盟国家进口农产品的步伐,持续优化农产品等重点产品的检疫准入程序。目前,东盟已有近1种农产品、食品可对华出口,年,中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达.6亿元人民币,增长21.3%,越南的鲜食榴莲、柬埔寨的龙眼、老挝的百香果等多种农产品也相继获得中国新增检疫准入。
现阶段,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澜湄合作机制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等一系列相互开放政策的红利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发展,物流通道建设和跨境电商合作成为双方农业合作提质升级的热点,使之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Lazada南宁跨境创新中心启用(图源:中国日报网)
跨境电商成为农产品贸易连接新纽带
在农产品贸易发展过程中,中国和东盟积极搭建了众多助力农产品贸易销售的渠道,其中,数字技术成为拉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引擎,电子商务在区域粮食稳产保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广西凭祥物流园里,出入的卡车川流不息,水果经销商将来自越南的芒果、泰国的榴莲等进行打包、装箱、搬运上车发往中国各地。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凭祥作为中国最大的东南亚水果陆路进境口岸吸引了许多电商来此发展,仅注册的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就有6家,微商小团队超过40个。凭祥更是成为东盟水果跨境电商的“主阵地”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网络电子订单在这里汇集,一年四季都有东南亚热带水果经此通关。
年,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在线购物网站之一Lazada在广西南宁建设了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致力于构建全面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构建起卖家孵化、跨境电商直播、多语种跨境电商培训等服务体系,目前已有两百多名主播入驻直播间,阿里巴巴集团、蚂蚁科技集团等一百多家跨境电商企业也相继落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中国—东盟(凭祥)水果城一角(图源: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