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烟台这
TUhjnbcbe - 2025/8/2 16:57: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发布会现场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田序润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烟台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绍忠回答记者提问

烟台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宫海涛主持新闻发布会

12月8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采取“场内线下媒体”+“场外线上媒体”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通报烟台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十三五”时期,烟台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

发布会现场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全市生产总值预计今年达到亿元左右,人均突破10万元,达到中高收入经济体水平。

产业结构实现标志性转变

年末,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二产,从“十三五”初的6.8:51.6:41.6调整为7.2:41.6:51.2,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发展动能实现结构性转换

到今年底,“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将达到3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预计突破5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达到家左右,创新驱动正成为发展的主动力。

发布会现场

发展环境实现系统性再造

营商环境显著优化,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办事环节、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均压减一半以上,多项高频应用事项实现“无证明办理”,企业登记实现全程网办、半天办结,市场主体由年末的56.3万户增长到93.5万户,上市公司由38家增加到51家。

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蓬栖、龙青、文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龙烟铁路、潍莱高铁开通运营,大莱龙铁路主体完工,铁路运营里程突破公里,蓬莱国际机场跨入千万级机场行列,烟台港货物吞吐量年达3.9亿吨、列全国港口第9位,潍烟高铁、莱荣高铁、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勘测。

人民生活实现根本性改善

全市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8%以上,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提前实现较年翻一番的目标。

发布会现场

“十三五”期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破解了许多急需破解而又长期难以破解的瓶颈。

01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达到家,睿创微纳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集“蓝鲸1号”、万华“尼龙12”等一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高铁、核电、卫星、大飞机、海工装备等“大国重器”频现烟台元素,累计获得省以上科学技术奖达90多项。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万华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培育形成了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7个百亿级企业,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发布会现场

02幸福新城、海上世界、高铁新区等九大片区开发全面起势,中心城区能级持续提升,市区规划、产业、交通、公共服务一体化加速推进。蓬莱、长岛区划调整,全市建成区面积突破平方公里,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42%。县域均衡发展水平整体提升,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入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龙口市、海阳市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城市。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烟台苹果”获批创建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连续12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烟农”“烟农”小麦品种刷新全国小麦单产最高纪录,登海玉米新品种连续打破世界高产纪录;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集中打造了14个示范片、多个样板村,农村改厕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三创两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家,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发布会现场

03市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清洁能源装机总量居全省首位。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国控地表水优良比例提高33.4个百分点,获得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增造林和生态修复14万亩,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长岛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昆嵛山赤松林入选中国最美森林。

发布会现场

04实施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多项,国企改革万华经验、“海工+牧场”模式等一批改革典型在全国推广,万华化学、泰和新材成为全省仅有的两家国有控股整体上市公司。“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接连实施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门集中办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等突破性举措,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对外开放深入拓展,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创新发展、烟台综合保税区开关运作、“四园两区”建设提档升级,全市外贸进出口占全省的1/5,稳居全省第2位;累计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家、实际使用外资.8亿美元,规模稳居同类城市前列;新缔结国际友城6个,总数达到30个。

发布会现场

05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建立了全面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的制度体系。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投入亿元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全面改薄、消除大班额工程和高中阶段普及攻坚,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幼儿园所。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前列,医养结合“烟台模式”在全国推广。医院建成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百强行列,医院新院区投入运营。连续28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连续六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6连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平均筹资水平由人均元提高到元,失业保险金由每人每月元提高到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元、元提高到元和元。

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大众日报:烟台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哪些成效?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田序润——

01

经济结构更“优”

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超过30%、占投资的比重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52%,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端化工、海洋牧场、滨海旅游、葡萄和葡萄酒等7个集群进入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库,万华、南山等领军企业持续壮大,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快速形成。

02

创新动力更“强”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今年底有望突破家,是年的两倍多;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多家,约占全省1/6。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项,中集“蓝鲸2号”、荣昌“红斑狼疮新药”等关键技术相继攻克,填补了国内空白,走在了世界前列。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万华全球研发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启动建设,大幅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自贸区烟台片区、国际招商产业园等载体正成为引领区域先行先试的新高地。

03

发展后劲更“足”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万华百万吨乙烯、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等一批大项目纷纷上马,将成为烟台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支撑。近三年的工业技改投资达到亿元,预计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三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预计达到48.4万户,市场活力不断提升。

记者现场提问

?鲁网:通过“十三五”发展,老百姓在哪些方面能够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烟台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绍忠——

烟台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晨光——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十三五”以来,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城镇新增就业年至年四年累计达56万人,每年新增1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6%以内。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升,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年的5.99万元增加到年的8.23万元。年城镇居民低保标准元,比年提高元;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元,比年提高元。

居民收支,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年提高元和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比年提高元和元。

物质生活,人民生活更加舒适便捷。年,全市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5辆,比年增加10辆;空调77台,比年增加27台。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老有所养。年末,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元,比年增加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元,比年增加33元。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个,比年末增加个。

住有所居。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由年的34.5和39平方米增至38.9和42.1平方米,住房成套率高、设施基本完备。

学有所教。年,全市高等教育机构15所,在校生28.03万人,比年增加9.76万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增,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地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病有所医。医院比年末增加40所,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人,卫生机构床位增加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元,比年提高元。全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远程医疗服务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幸福感体现在乡村宜居上。全市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推进,农村无害化厕所已完成54万户,新建改造农村公路公里。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年下降69%和71.6%。市域社会治理水平较大提升,市、县、镇、村四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共划分网格个,配备网格员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村(社区)达到%。

记者现场提问

?香港经济日报:“十三五”时期,烟台市在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田序润——

5年来,烟台累计谋划了多个体量大、层次高的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超1.5万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项目投资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超过50%。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蓬栖、龙青、文莱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塔山南路全线贯通,为市区东西出行再添一条“大动脉”;滨海路夹河桥工程正竣工通车,实现了横跨五区、近百公里滨海路的无缝隙对接;龙烟铁路、潍莱高铁开通运营,大莱龙铁路主体完工;烟台西港区陆续建成30万吨矿石码头、30万吨原油码头两个世界级码头。在此基础上,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正加速推进,潍烟高铁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烟台全境将迈入“高铁时代”;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施工加速推进,建成后将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国际航空枢纽;老岚水库项目今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枢纽工程,目前移民试点安置房全部封顶,建成后将有效缓解烟台“十年九旱”的水资源短缺状况;龙口南山LNG接收站一期工程正在进行储罐基础施工,建成后每天可为山东省供应天然气0万立方米,成为辐射山东乃至华北地区的大型LNG储运及调峰基地。

重大产业项目方面,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培育形成了一大批优势产业集群。今年开工建设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工程,一期总投资亿元,是山东省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万亿、就业10万人。万华化学近五年完成投资亿元,建设完成百万吨乙烯、全球研发中心等系列高端项目,其中总投资亿元的百万吨乙烯项目将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高端聚烯烃产品产业化,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技术含量高、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乙烯一体化项目。通用东岳CVT变速器、新一代别克运动型多功能车等项目建成投产,一汽吉林烟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成功落地,将与通用东岳汽车基地构成烟台市高端汽车产业发展“双龙头”。东方航天港“一箭九星”实现中国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成为火箭生产制造及发射“双料基地”,将形成年产20发固体火箭生产能力,未来将培育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和应用3个百亿级航天产业集群,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石药集团烟台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园项目落户研发投入超过8亿元的国家一类新药7个,成为石药集团全国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将与烟台国际生物药谷、烟台绿叶国际医药产业园共同成为烟台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记者现场提问

?齐鲁晚报:“十三五”期间,烟台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情况和亮点?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田序润——

5年来,先后开展了投融资体制改革、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资源环境领域改革等领域余项改革任务,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主要是解决政会不分、管办一体、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创新发展不足、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5年来,先后完成了余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实现了行业协会商会在机构、职能、人员管理、资产财务等方面与原主管、主办、挂靠单位的分离,进一步厘清了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边界,切断了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之间的利益链条。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通过向社会资本开放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打破垄断局面,使社会资本分享到电力改革的红利,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十三五”期间,已争取将烟台化学工业园、烟台港西港区、烟台牟平沁水韩国工业园这3个园区列入了国家试点,试点数量占全省的1/9,预计每年可为三个园区节省用电成本2亿多元。

记者现场提问

原标题:《“‘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①烟台“这五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烟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