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社团青黄不接的解决方案
TUhjnbcbe - 2021/1/3 2:17:00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0910/4254069.html
讲谈社世界史领读计划:第六轮第六天社团青*不接的解决方案我们在第六轮第三天的领读稿里面介绍了华人社团的一个困境是后继缺人,“年轻人乡团活动比较无趣”,“形成他们与公会有了一层无形的番篱”。但是今天我看到这篇论文里面居然介绍了一个很巧妙的解决方法[1],只是我不知道这种解决方案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也在普遍实行,效果究竟如何。这种方法是这样的“华侨华人社团将奖学金*策与会馆活动联合起来。新加坡茶阳会馆有一个相当大数目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申请者要经过迎新活动,对会馆做最初步的接触和认识,这些年轻人在得到奖学金之后,对会馆负有相应的义务,在会馆举行大型活动时要做义工,帮助会馆进行宣传。通过这样的措施,使青年人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会馆融合在一起”。还有一个方法更有意思新加坡和中国联合招收留学生去新加坡读书,招的就是中学的留学生,不是大学生。“大埔会馆抓住这个机遇,为这些深处异地他乡的中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提供一部分奖学金”,没想到这些大陆来的中学生反而因为这个机会“较早地接触并了解会馆会务,很大一部分人毕业后都成为会馆青年团的骨干人才”。之前我们去文莱调研华人社团的时候发现接待我们的都是中老年的华人居多,后来我在文献中看到这些华人社团的负责人也发出类似感慨,就是年轻人不喜欢来参加社团活动。现在通过这种方法,又资助了学生,解决了他们学费问题,又让社团有很多新鲜血液。真的是双赢。还有一个也是新加坡茶阳会馆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设立学术基金,为中文系研究客家文化的学生提供资金,让他们到原乡去做田野调查,仅年就有13位学生回到大埔原乡进行学术调查与研究,同时,对于新加入的会员,会组织一次全程免费的回乡旅行”。这些都是我从论文里面了解到的一些增加年轻人与社团与原乡联系的好方法。如果你也想到或者知道什么类似的好方法,欢迎把答案写在留言区。小贴士:在知网的高级检索里面选择全文,然后再输入关键词,就出来很多意想不到但是又很有收获的论文。然后我就用文献来源这个选项,一个一个期刊看,比如说“八桂侨刊”有30篇关于海南会馆的,就可以这样看。然后那几个比较重点的期刊啊,高校啊,都可以用这种分类来看,效果不错。参考文献:[1]赵娜娜.二战后新马粤籍华侨华人社团文教功能的发展和变迁[J].八桂侨刊,(02):36-47.阎俊霖老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团青黄不接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