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许多发达国家曾经所经历过的,我国经济水平飞速提升正引发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此外,持续紧张的中美关系以及新冠疫情阻碍了各市场之间的经济交流活动,对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以及商品出口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对于严重依赖于国际贸易的制造业。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将如何调整自己的战略规划以应对这些挑战是每个企业家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为我国改革开发的先行地区,大湾区一直是我国对外投资最密集的地区。根据大湾区发展的框架协议,未来大湾区将向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集中资源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并将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在此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湾区企业家们更加应该放眼海外。
本文主要探讨东盟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大湾区企业带来的海外投资机遇。
我国对东盟国家投资情况及优势
近几年,在“一带一路”相关*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对东盟国家投资额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幅度达到15%以上。截至年,东盟已经超越欧盟,成为我国对外投资最集中的经济体,投资额占比为41.8%,达到亿美元。年上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遭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受到限制。在此严峻形势下,我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仍然快速增长,同比增长53.1%,达到62亿美元。
除了*策的大力支持之外,投资东盟国家还具备下列优势:
首先,东盟国家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活标准和购买力不断提高。然而,大多数东盟国家的经济实力较为薄弱,许多产品缺乏内部供给能力,严重依赖进口。相比较而言,我国目前已经处于制造业相对成熟阶段,在大部分领域实现自给自足;某些产业开始面临着产能过剩的状况,行业竞争加剧。因此,将产能转移至东盟国家可有助于我国企业拓展新的市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其次,在制造业方面,我国企业经过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和积淀,在工厂建设、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到产品研发各个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管理体系。这将有效降低我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风险,并且提高潜在的投资收益。
例如年,吉利汽车收购马来西亚著名汽车品牌宝腾汽车49.9%的股份。得益于吉利的资金支持和技术引入,宝腾汽车的研发费用和运营成本有效降低,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快速复苏,并于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数据来源:商务部
东盟国家简介
东盟,全称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十个成员国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和文莱。
过去10年,东盟国家经济迎来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年,东盟国家GDP总量达到3.17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东盟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新加坡和文莱。这两个国家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体制,但受限于国土面积和高昂的人工成本,工业体量相对较小,且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产业。
第二梯队:马来西亚和泰国。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基础较为完善,国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加上在过去数十年的积累,在某些特定领域已经形成完善的供应链系统,具有较高竞争力。
第三梯队: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缅甸、柬埔寨和老挝。这一梯队国家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国民发展水平较低,但是得益于丰富的劳动力人口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竞争力。这些国家被许多外国投资者视为下一个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经济增长迅速。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为什么投资东盟国家?
东盟国家一直是国际投资的热点地区。在过去5年间,东盟外国直接投资额以每年5%的速度快速增长。年,东盟外国直接投资额(FDI)达到亿美元;其中,约亿美元来自于东盟以外国家,只有亿美元来自东盟内部国家。此外,东盟外国直接投资额流入行业有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趋势。年,金融和保险业(34%)以及零售和汽车行业(33%)为前两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行业。年,制造业已经成为东盟外国直接投资额流入最大行业,达到36%,金融和保险业占外国直接投资额的比重下滑至27%。
普华永道认为,相比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东盟国家具有下列优势。
经济增长迅速
东盟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在过去五年期间,第二梯队国家和第三梯队国家GDP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4.2%和6.3%,均大幅领先于全球经济增速。第一梯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东盟国家拥有将近7亿人口,又临近中国、印度两个人口超级大国,经济圈覆盖超过30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的近40%,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该区域内的大多数国家仍然处于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各类产品的需求和消费不断增加,这无疑给投资者和企业家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劳动力成本低廉
东盟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年,我国制造业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52,元;其中,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已经接近70,元关口。相比之下,东盟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除第一梯队的发达国家外,其他东盟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都明显低于广东省。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第三梯队国家,劳动力成本仅为广东省的20%左右。对于纺织、服装和玩具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将工厂迁移至这些国家将会大幅减少其生产成本,显著提高盈利水平。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普华永道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普华永道分析
国家*策支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目前世界覆盖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迅速的自由贸易区。自年正式成立以来,该贸易区致力于通过减免关税、加强*府间合作等一系列举措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民间交流、商品贸易和商业投资提供便利。
自贸区成立后,中国与东盟之间90%以上的产品平均关税降低至0.1%。许多东盟国家的商品因此摆脱了地域和关税限制,得以销售至中国市场。同时,东盟国家也成为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的理想目的地。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与东盟国家提出了*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尤其是在鼓励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方面,我国*府提出了一系列优惠*策。根据广东省商务厅最新印发的《广东省境外经贸合作区扶持*策》,*府对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提供一系列资助。例如,企业在投资前期委托具有相应资质资格的专业机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风险评估报告、尽职调查报告等服务产生的费用最高给予50%(或上限1万元)的资助。此外,*府对入驻合作区的企业资金资助由原先的50%提高至60%(或上限万元)。这将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东盟国家的准入门槛和*策阻碍,加深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市场进入门槛低
东盟国家市场准入门槛相对降低。除了某些特定行业,当地*府并未对外国投资者在当地的业务范围以及持股比例加以限制。以越南为例,外国投资者或企业家在当地投资并没有最低投资额和投资模式的要求。外国投资者或企业家在越南的投资模式包括独立实体(持股比例%)、合资公司(包括合资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以及非独立(区域)办事处或分公司。然而,东盟国家*府对外国投资者的相关要求和*策尚未统一,我国投资者或者企业家进入当地市场时应当做好全面的市场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并制定合适的市场进入策略。
广泛的税务优惠*策
为了鼓励外商投资,东盟国家提供广泛的税收激励措施,以吸引对鼓励行业和鼓励地区的战略投资。下表以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例,总结了当地有代表性的税务优惠*策*以供参考:
泰国
对特定核心行业的研发和创新最高可享受13年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豁免用于研发的进口商品关税;
东部经济走廊和特定省份开办的公司最高可享受5年企业所得税减半优惠、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安装成本可额外扣除25%;
基于项目价值提供额外激励,例如企业所得税减半以及基础设施利用双倍加计扣除。
越南
对于鼓励行业/地区的投资,如:高科技、工业支持型产品,偏远地区:
适用10%或17%的优惠税率;
免税期:一定期限内企业所得税免征/减半。
印度尼西亚
对于鼓励行业、工业园、保税区的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减免:从开始商业化生产起减免10%-%,减免期5-15年;
免税额:相当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免5%,减免期6年;加速折旧;降低股息红利的预提所得税;延长税务亏损结转期;
增值税和关税优惠:对于进入保税区用于生产的进口机器设备享受增值税和关税优惠。
马来西亚
在5-10年的免税期内可享受70%到%不等的企业所得税减免。若是国家级重大项目,有机会享受更多税收优惠,或提前商定一系列的税收优惠;
在马来西亚经济走廊(包括东海岸经济区、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特区、北部经济走廊、沙巴发展走廊、沙捞越再生能源走廊)进行鼓励性的投资有机会享受额外的税收优惠。
对于潜在税务优惠*策的适用性,企业需要结合适用条件、范围及期限等因素综合进行评估和考量。一般而言,税务优惠*策可能会在注册资本及投资总额的最低额、投资期限、员工人数总量和当地财税贡献等方面设置前提条件。在适用范围方面,特别地,针对有些国家,享受税务优惠的对象可能不是法人公司,而是按单个投资项目确认。此外,适用税收优惠*策持续性问题也值得